中华网河南联合爱心企业连续六年为郑州交警支队“送清凉”
复旦大学的学生记得,2015年,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和常年高原工作的侵害,钟扬突发脑溢血住进ICU。
组委会秘书处负责人、宣传工作负责人、各分论坛及圆桌会议主席等对本届论坛的亮点特色以及筹备工作进行了汇报。随着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增多,各国越来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会上,论坛还宣布,将沿用了12届的大主题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正式变更为全球治理与亚洲。12月21日,上海论坛2018筹备汇报会暨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智库楼举行。上海论坛是目前在上海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之一。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上海论坛专家委员会在讨论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决定将论坛主题变更为全球治理与亚洲,立足亚洲,聚焦全球治理这一重大议题,力图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贡献亚洲智慧。在论坛蓬勃发展的十余年间,新的趋势和变化不断产生。
据悉,上海论坛2018将于5月26日至28日举行,年会主题为变动世界中的亚洲责任。自2015年论坛开始向全球开放子论坛的申办以来,申请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今年更是收到来自28个国家的60余份申请,其中国外合作机构超过50%,彰显了国际化、多元化的特征。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在北京会见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
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将共同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据介绍,当天下午,不少国家部委、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著名企业集团等与法方同期签署协议,分别代表了中法两国在能源、科技、农业、食品、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最新合作趋势及成果。目前,中法两国间在结核病防控领域,特别是结核诊治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展联合研发工作,不仅可以协助我国解决当前面临的结核病问题,还可推动两国在医学科技领域的合作和技术转移,促进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应中法友好的大势,是以自身学科在传染病领域,特别是肺结核和败血症领域已经建立起的声誉与国际顶尖的研发机构开展全球合作。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她表示,当前中法关系发展顺利,两国各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希望梅里埃为促进中法友好事业作出新贡献。
中法两国元首在会晤中对于发展两国关系达成诸多共识。附属华山医院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是中法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的双边合作内容之一,也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唯一一个合作项目2018届毕业生代表为好老师献上鲜花,深情拥抱。6月29日上午,复旦大学2018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
毕业之后,他选择继续深造,并希望留在中国工作,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回孟加拉国,为两国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分享了自己在复旦的人生感悟,在求学道路上不言弃,并深入文化交流与互助。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等学校党政领导,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各院系党政领导,部分机关部处负责人,毕业生家长代表等共同为3300余名2018届全体本(专)科毕业生送别。感恩母校,毕业学子传续复旦基因2018届毕业生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在学术、实践、文体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要真正成为掌握未来的复旦人,需要大家毕业后继续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习、修炼、提升。我也想说一句光荣,非常光荣我们能永远做一个复旦人。
校歌声响起,毕业生们含泪高歌,也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来自母校的祝福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毕业是一个结点,更是新的起点。
发言最后,他与在场毕业生共勉:我们将会把复旦的名字传遍全世界,让复旦为我们感到骄傲。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引领未来。他们严谨治学、辛勤育人,引导着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同学们应尽情拥抱这个新时代。校党委副书记许征在毕业典礼上宣读了2018年度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名单和2018届毕业生之星名单,主席台嘉宾为他们颁发证书。在这新的人生起点上,学子们不忘感恩。
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创院院长葛兆光作为教师代表在典礼上向2018届毕业生寄语。谈到自己毕业后选择回到西藏,助力家乡医学事业发展,他勉励学子们:当我们能把自己命运和祖国、民族、家乡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那一刻,自我价值也会得到向相应的回报,人生才会有终极的光芒。
典礼由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主持。老师也不需要听感恩的话,但是他需要听到,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对人类有更多贡献。
他寄语毕业生们,今后在继续追寻知识和理想的路上,永远记得四年的大学生涯,也记得自己的老师。焦扬代表学校接受了毕业生的礼物,并亲手为毕业生代表佩戴相辉校友纪念章,表达母校对2018届毕业生的殷切期望和亲切祝福。
对我来说,复旦教给我的第一课就是:大学的真正意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精神。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副校长周亚明宣读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名单。面向更广阔的未来,许宁生将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为社会的发展奋斗,为人类文明进步奋斗,真正做一个掌握未来的复旦人作为赠言,为毕业生们送上期许。
临床医学系1998届校友、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格桑顿珠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在复旦大学求学的日子,和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对专业学习、家乡建设、人生选择的精彩感悟。而2018届毕业生是学校实施这一计划后的首批毕业生。
如今,毕业生们将故事留给母校,带着复旦人的基因从这里出发,在复旦精神的指引下,自信勇敢地迈向新的征程。传道授业,师者前辈寄语人生新征程典礼开始,毕业纪念片《可能》让学子们凝神注目,回味着在复旦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景和美好的记忆,以及复旦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这份礼物这是由2018届毕业生们的火车票、飞机票与复旦logo剪贴而成的作品,每张票的背后都是一个属于复旦人的故事,记录了同学们第一次从家乡来到上海,见证了他们在复旦的每一分成长,每一点进步。面向新时代,做掌握未来的复旦人今天是你们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大家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做掌握未来的复旦人源于《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提升计划》。要有家国情怀,才能更好把握未来。我从来没有说但今天想说:复旦,我爱你。老师也不在乎回报,他只是在乎学生能不能有新的思想和知识。
他深情地说:老师不介意付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来自孟加拉国的普里通同学作为留学生代表发言。
他寄语毕业生们,要有世界眼光,才能更好认识未来。进无止境的复旦,无限可能的你我,复旦学子也将从此启程,向着未来出发,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我真的很享受在复旦的生活,我会永远记得这些美好的回忆。许宁生为毕业生们指出身处的历史方位和人生坐标:你们人生干事创业的黄金发展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期、冲刺期高度吻合,你们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将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最新留言